論壇文章
『人才』是核心也是根本--專訪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

獻身服務貧窮 迅速回應需求
 

口述:杜明翰 台灣世界展望會 會長
撰稿:黃美馨 叡揚資訊 行銷總處 行銷專員

世界展望會是一國際性的基督教人道救援機構,而台灣世界展望會自民國53年成立至今已有42個年頭了,我們服務人群、照顧貧困弱勢的足跡已從國內偏遠山區、濱海、離島等地區,擴大至關懷現代化大都會所衍生的社會問題,更自民國79年起,陸續在國內推動如『飢餓三十』、『愛的麵包』、『資助兒童計畫』等關乎人道救援及發展重建的工作。

與台灣一同成長...

回顧台灣世界展望會在這42年來的發展過程,我大致將它分為下列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受資助」階段  民國53年至民國78年
我認為展望會在台發展的前25年是屬於「受資助」階段,我們所做的大部份都是直接服務性的工作。一直到目前為止,我們除了增加募款方面的業務以外,仍持續不斷地在提供這方面的服務。

事實上,這一路走來,展望會對於台灣許多有愛心的朋友們的付出與幫忙充滿了感恩,我們知道在台灣一直有許多人默默的陪伴著我們,與我們同工,其中最令我們感動的是,在這些人當中,大多數人的經濟情況其實並不寬裕,有些人的情況看在展望會的眼裡,都覺得他們才應該是我們要提供協助的人,可是他們拒絕了,而且當他們看到或聽見這社會上還有這麼多人需要協助時,都很樂意、立即的伸出援手。

基本上,這一點就與展望會的核心信念『我們獻身服務貧窮』相同,我們抱持著一種『與貧窮的人同行,向貧窮的人學習』的心態,彼此學習,彼此扶持。當然,展望會有自己的核心信念、核心理念,以及我們所堅信的核心價值,這就好像當年創辦人包柏皮爾斯的禱告-"願讓上帝心碎的事,也讓我心碎!"一樣,大方向及使命是不會改變的,這些也早已深植在展望會每位同工(註)的心裡。

*第二階段轉型性的發展  民國78年至今
『我們獻身服務貧窮』這句話的主要精神展現在兩方面,第一,須兼顧短期也就是緊急性的需要,最明顯的如『飢餓三十』活動就是一例;第二,須兼顧當地社區及居民的長期發展,要讓受資助的民眾學習自立,其實他們的內心是需要被Empower,Empower一詞在社工學來說是被充權,要做到這,就必須從人的心理層面開始著手,從他們對於自我的接納,一直到他們的自我能力被培養與被肯定。

因此,展望會擬訂了許多方案與計畫,提供如專業技能或技術的訓練、職業訓練等相關訓練,藉此凝結民眾的群體意識,發展他們的技能,培養能力,使之成為一個團隊,這我們稱之為『轉型性的發展(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不但幫助他們延續生命與生活的動力,提供一個改變的契機,也能在短期緊急需要與長期發展當中取得一個平衡。

此外,我們另一個核心信念是『迅速回應需求』,展望會將自己當做一個「平台」,不只要做傳遞訊息的平台,更要將民眾的需要與展望會的工作或成果,透過此一平台傳遞發送出去,做到告知的義務;同時也積極扮演做「連結」的平台,有些人樂意給予,有些人則需要協助,我們就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做「供」與「需」間的橋樑。

*未來階段(目標)- 開拓台灣人民世界觀、塑造展望會專業形象
1. 開拓台灣人民世界觀:
就我個人的觀察,在台灣,大家的焦點都只專注在自己身上,走遍世界各地,真的覺得生長在台灣的我們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相比,是過著相當幸福的生活。然而,台灣人民的痛苦指數及自殺率在世界各國中算是很高的,「路」彷彿就塞在那裡,走不出去似的。我認為,這個社會應該要有一個有品質的核心價值,這個需要好好提倡,就是人人都願意參與、付出及採取行動,當然這必須靠大家的宣傳及力行才能夠成功。唯有當人人都願意打開世界的窗,就會看見原來這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是需要幫助的。

2. 塑造展望會專業形象:
由於展望會所擁有的每一塊錢都是社會大眾捐助的,如何讓每一塊錢發揮它最大的效用出來,也是展望會努力要達到的目標。因此,我們希望展望會未來在事事工、社工、甚至是內部工作與效率等各方面,都能夠逐步朝更專業性方向發展,形成一專業團隊,以塑造展望會的專業性形象。專業並不只侷限在服務大眾的各項事工上,還包括軟硬體設備方面的建置在內。所以,我們著手規劃與建置相關的資訊化系統,如人力資源系統、社工系統、志工系統、募款系統等,目的就是希望透過資訊化的輔助,讓各方面的事工都能提高效率,達到更好效能。不論國內外,展望會都有一套專屬自己的計畫、模式(Model)、方法論(Methodology)、步驟(Process)及發展週期(Development Cycle),而這些都必須訂出一套可評估的指標或測量準則(Measurement),因此,未來更計畫能建立一套KPI垠n績效指標機制,這也是展望會對社會及關心我們的人的一個責任,他們就好像是我們的股東(Shareholder)一樣,我們必須對他們負責任,也因此,唯一的方法就是讓我們變得更專業、更有效率。

To Be比To Do重要

今天,全球已有超過100個國家有展望會的工作,足跡遍佈世界各個角落,世界展望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非官方兒童關顧機構。為了信守對社會大眾善盡責任的承諾,在台灣我們有將近500名全職同工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我認為,『人』是一切的核心與根本,不管是非營利機構(NGO)或任何一個企業,『人』都應當是最重要的。所以,凡事都要先看人,再看事,沒有好的人,就不會有好的事,因此,「To Be」比「To Do」重要。此時,人力資源系統不但是扮演系統化的角色,扮演提高效率與效能的角色,同時更應該扮演能夠促進組織間溝通更好的角色。

一套好的系統要能協助組織從制度面、管理面、領導面及發展層面上建立關係,此次,展望會請叡揚資訊協助建置人力資源資訊管理系統,這是相當核心,也是相當基礎的系統。在未建置系統以前,有關人員的招募、發展、個人考績等工作,只能憑記憶或用紙張作業,人少時或許還可以應付,但當人數增加時,相同的工作就會變得很困難。這套人資系統採用Web-Based,有良好的人機操作介面,不但符合e化趨勢的潮流,也很符合人性化的需求。未來期盼能因為有系統的協助,直接或間接的發揮或促進同工們的效能。當然,我們更希望同工們的資料,能藉由系統慢慢累積成為展望會裡很重要的『人才知識庫』,裡面詳細記錄每位同工的專才、能力(Competence),及在組織裡發展的歷程等。

積極建置資訊化系統 盼與世界接軌

雖然這套人資系統才剛上線,但我相信許多的幫助與效益在未來會愈來愈明顯,大致可分為短期、中期及長期三方面:

一、 短期:簡化行政流程  加深同工與展望會的連結
一些較偏行政流程的作業,如請假、查詢個人績效考評等都可直接在系統上作業。這對於同工們來說是一種激勵(Motivation),因為當同工們看到展望會願意建置這樣基礎的系統或設備時,會感受到組織是很願意投資,而且是很用心的在做。這對組織而言是重要的,因為已不只是代表此後可以透過電腦系統連結並處理一般事務,更深一層還包括了同工們可以感受到展望會是有計畫的、有平台的、有連結的組織,這些都是無形的附加價值。

二、中期:組織生命力的神經系統  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結合
這階段就像是組織生命力的神經系統。要知道電腦終究無法取代人性面的互動,因此,這種虛擬世界(Virtual)與實體世界(Physical)的結合,一定能合得來才行,兩者缺一不可,亦即人資系統跟使用者必須要有充分的合作。因此,一個人該如何在其職務上發展成功,組織就必須陸續將同工的工作資歷(Job Profile)、能力(Competence)、或訓練等和其工作職掌有關的部份結合起來。展望會很強調組織性的效能,不單是團隊合作(Collaboration),更是一種互動,著重能立即產生綜效的一種模式。因此,人資系統就某種程度而言,扮演著輔助性的角色,必須要能快速的幫助一名Leader或Manager,甚至是個人知道自己在組織中扮演的角色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才能知道該如何互補,以及該如何做。我們相信,此一部份若是發展得好,那麼這一階段產生的價值會遠超過上一個階段。

三、長期:自動化履歷表形成  同工生涯規劃的依據
可利用人資系統協助做人員的發展與訓練。透過系統對同工做完整的教育訓練及追蹤,並可記錄同工在組織裡的發展情況,以做為其個人生涯階段性規劃的依據。我相信,經過幾年的時間運作下來,這些資訊都會被系統自動儲存在系統中,形成一個自動化的履歷表,就長遠來看,不管是對同工個人,甚至是展望會本身都會帶來益處。

世界e化的潮流變化迅速,展望會也必須正視這樣的問題才能與世界接軌,目前已先初步完成人力資源系統的建置,其他如社工、志工及募款等系統也在陸續建置中。隨著新系統的陸續上線,未來勢必會面臨到不同的作業系統彼此該如何連結、跨平台擷取資料的問題,所以,我們會需要企業風險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平台,來協調各部門的資源及平衡內部控制與效益;此外,系統間的相容性(Compatibility)及未來的延展性也是我們所在乎的,未來有任何一家系統廠商與展望會合作時優先要納入考慮的條件。我們也期盼建置專屬的員工入口網站,讓每一位同工透過這個Portal,可以很快速也獲得他要的資訊,並且能實際的去使用或操作,更希望能藉由知識管理系統,將展望會多年在各項事工方面累所的知識與經驗,透過系統被完整保存下來,並分享給同工。

響應擔任企業志工  建立公民企業形象

有別於一般以營利為目的導向的機構,展望會的屬性就顯得相當特別,我們相信各項事工會因為資訊化系統的協助,更擴大服務範圍,也很期盼這次與系統廠商們的合作關係,不單只是建立在合約裡的一種夥伴關係,而是可以跨越這層合約關係,建立在可以彼此互惠的模式上。我們期盼廠商們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如參與『飢餓三十』的活動或是響應擔任企業志工,藉由這些回饋建立公民企業的責任與形象,我相信,這對於整個組織的向心力與社會對該廠商的認同感很有幫助,對社會也會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力。

註:同工一詞基督教對於共同進行同一社會工作人員的一種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