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就像駭客眼中的無鎖大門? 將「零信任」 導入行動應用程式
行動應用程式如今已成為企業營運的核心,不僅支援行動交易與顧客互動,也扮演著敏感資料存取的重要管道。但與傳統端點不同的是,行動裝置可能運作於不受控、甚至是不被信任的環境中(JB/Root 手機、模擬器 ...),這也使得它們成為高階攻擊的首要目標。
在 2024 年,全球就記錄超過 3,300 萬 起行動裝置的網路攻擊,凸顯出此威脅的規模與迫切性。而這些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直接影響客戶信任、法規遵循與營收表現的商業風險,這不只是技術層面的挑戰,而是一項企業責任。行動應用程式直接關係到客戶信任、法規合規以及營收表現。如果未在應用程式層面,尤其是執行階段導入零信任原則,企業將暴露於高度風險中。
本文提供一套策略藍圖,協助企業填補行動安全缺口,將零信任擴展至應用程式執行階段,如果行動裝置是您與顧客互動的主要渠道,那麼它也必須是您零信任策略的核心所在。
根據《2023 零信任安全現況報告》,儘管經濟環境的壓力持續增加,仍有 80% 的企業在過去一年提升了零信任預算,凸顯出零信任計畫日益增長的策略重要性。
董事會視角:為行動安全爭取正當性
如今,行動裝置不僅是銷售或服務的管道,而是企業營運的核心。超過七成的數位互動皆透過行動應用程式進行,直接影響品牌體驗、客戶信任及營收來源。儘管行動應用扮演關鍵角色,多數企業仍以過時的觀念看待安全,只著重於部署前的檢查,卻忽略了應用程式執行階段的風險,讓系統暴露於攻擊之中。
根據卡巴斯基(Kaspersky)2023 年的統計,全球針對行動裝置的網路攻擊超 過 3,330 萬次,且包含複雜的執行階段操控及安裝後威脅。即使應用程式在應用商店審核時看似安全,卻可能透過隱形更新變成惡意工具,利用動態載入程式碼、權限提升及逆向工程等手法,成功躲避靜態防禦機制。
對董事會而言,這不再是理論上的問題,而是切實的風險。 根據 Experian 2024 年《全球身份與詐欺報告》,由先進社交工程、人工智慧濫用及行動裝置攻擊所引發的詐欺事件正全球攀升,直接影響企業營收、合規狀況及客戶忠誠度。
當行動成為詐欺或資料外洩的入侵點時,受到攻擊的已不只是資訊安全,而是整個品牌形象,可能導致:
• 數百萬美元的詐欺損失(IBM 報告指出平均資安事件損失達 445 萬美元)
• 客戶信任及留存率下滑
• 因 GDPR、CCPA 等法規違規遭受罰款
將行動應用程式執行階段保護視為策略性信任資產,而非僅是合規項目,能讓資安長更快速地取得高層支持。簡而言之,如果您的行動應用程式在執行階段沒有受到保護,就是沒有保護好您的企業,將零信任原則融入行動應用程式執行階段,已成為企業的策略性當務之急。
將零信任擴展到行動應用程式
零信任的核心原則為「永不預設信任,始終持續驗證」,但在許多企業中,行動應用程式卻仍處於驗證嚴重不足的高風險狀態。
儘管網路與使用者通常會經過嚴格的身份驗證與監控,行動應用程式卻往往在「預設信任」的情況下運作,忽略了可能會遇到像是手機被 Root、App 被破解、惡意更新,甚至透過不安全的 API 存取資料等風險。
這樣的落差,等於在數位互動的邊界上,留下了一個高風險的曝險點。
風險從「下載當下」 轉移到「執行階段」
傳統防護機制多聚焦在應用程式「下載當下」的安全狀態,但現今的攻擊者採取的是長期滲透策略,等到應用安裝完成後再下手,這時靜態分析早已派不上用場,近期的駭客攻擊手法包括:
• 靜默升級攻擊:應用程式在初期看似正常,卻透過後續更新逐步釋出惡意行為
• 執行階段操控:在應用執行期間即時修改行為,以繞過安全機制或竊取資料
• 逆向工程:將合法應用重新封裝為含有惡意程式碼的版本,偽裝成原版使用
這類「執行階段操控」與「安裝後攻擊」 正急速上升,行動裝置木馬偵測率已年增超過 50%,攻擊者也廣泛運用動態程式碼載入,來繞過靜態防禦機制。可以把行動應用程式想像成機場航廈,光是在入口查驗護照還不夠,還需要持續的監控、管制區域控管與行為追蹤,才能在整段使用旅程中確保安全無虞。
以執行階段為核心的零信任框架
將零信任導入行動應用程式層,必須從執行階段著手。若要真正將零信任落實至行動應用程式層級,企業必須導入可持續運作的控制機制,涵蓋下列三大面向:
• 持續監控:偵測應用是否遭竄改、執行於模擬器、裝置是否被 Root 或越獄,以及是否發生程式碼操控行為。
• 持續驗證:確認每一次執行的應用程式皆為合法、未遭竄改的版本。
• 持續防護:保護 API 存取權限、在記憶體中加密敏感資訊,並防止資料外洩,即使裝置已遭入侵也同樣有效。
「若未導入這些控管機制,行動應用將成為資安防線中的最薄弱環節,極易遭受詐騙、惡意程式與未授權資料存取等威脅。」
透過將零信任理念深植於行動應用的執行階段,企業便能彌補這個長期忽視的安全缺口,將行動應用從「不受信任的風險入口」轉化為「可驗證、可防禦的資產」。
重新思考行動環境下的零信任框架
企業領導者越來越依賴成熟的資安框架,來規劃與落實零信任策略。雖然這些架構原本並非專設計給行動應用,但其核心原則其實非常適用於行動環境,特別是在執行階段,這正是實際攻擊最容易發生的時機點。將行動應用安全對齊這些標準框架,不僅能提升資安一致性、強化合規性,更有助於建立穩健的基礎安全防線。
NIST SP 800-207: 為行動應用導入持續驗證機制
NIST 所發布的《零信任架構》文件中,提出了一套以即時情境資訊為基礎的存取決策原則。雖然該架構本身並非專為行動環境設計,但其不依賴特定架構的設計理念,非常適合延伸應用到行動應用層面,尤其是在執行階段。 其核心應用包括:
• 持續評估:即時監控裝置信任狀態與使用情境
• 風險導向決策:根據使用者行為與執行階段訊號進行風險評估
• 策略強制執行:不僅在網路層,亦需在應用程式層執行安全策略控管
CISA零信任成熟度模型: 落實五大支柱於行動應用層
雖然美國網路安全暨基礎設施安全局 (CISA)提出的零信任成熟度模型並未特別針對行動應用進行說明,但其五大核心支柱包含身分識別、裝置、網路、資料,以及應用與工作負載,實際上都可以合理對應到行動裝置面臨的威脅場景:
• 裝置層:在授權存取之前,先評估裝置狀態,例如是否為已 Root 或模擬器環境
• 應用與工作負載:偵測執行階段異常行為(如遭篡改)、強制執行完整性驗證,並確保應用程式能自行驗證信任
• 資料層:保護儲存在行動裝置上的資料與傳輸中的資料,並偵測異常存取行為
• 跨域能力:將行動應用執行階段的遙測資料整合至集中式偵測與回應機制中
OWASP MASVS: 涵蓋開發階段與執行階段的安全防護
OWASP 所制定的《行動應用程式全驗證標準(MASVS)》提供了針對開發階段(Design-Time)與執行階段(Runtime)的完整安全指南。企業若依循 MASVS,代表其行動應用已具備以下安全能力:
• 以安全為設計核心原則打造應用程式
• 內建防護機制,抵禦如重新包裝、記憶體注入及未授權除錯等執行階段威脅
OWASP MASVS×零信任架構對應關聯
為協助資安團隊將 MASVS 標準落實至 實際的零信任運作流程中,MASVS 各項分類可直接對應至零信任核心功能如下:
• V1- 架構設計與威脅建模:定義信任區域(Trust Zones)
• V2- 資料儲存安全:最小化儲存並加密敏感資料
• V3- 加密機制:保護應用內的機密資訊與金鑰
• V4- 身分驗證: 強化以工作階段 (Session)為基礎的信任模型
• V5- 網路通訊安全:透過 TLS 與憑證綁定(Pinning)來保護 API 流量
• V6- 平台互動控制:降低應用與裝置平台的風險暴露
• V7- 程式碼品質控管:減少來自軟體供應鏈的安全風險
• V8- 韌性強化:實現執行階段的安全防護(如防篡改、防除錯)
這些控管措施將零信任原則直接植入行動應用的執行階段,彌補傳統邊界防禦的不足。有意導入以威脅情報驅動的行動防禦策略的組織,也可參考 MITRE ATT & CK Mobile Matrix,該矩陣紀錄了真實的攻擊行為,能與如 OWASP MASVS 這類規範性框架互為補充,能協助組織:
• 根據攻擊者的實際行為,制定更精準的執行階段偵測策略
• 使應用程式監控功能與特定敵對戰術(Adversarial Tactics)保持一致
如何在行動端落實零信任框架
這些框架共同強調的核心理念為「持續評估、動態執行與架構韌性」,然而現今許多行動應用仍停留在靜態防護,對執行階段的威脅缺乏察覺。要將零信任落實到行動端,關鍵在於:
• 將行動應用的執行階段視為活躍的攻擊面
• 在應用程式內部做出信任判斷,而非僅止於外圍
• 持續驗證應用程式的完整性與行為
• 將應用層面的偵測資訊回饋至企業的資安營運中心(SOC)與事件響應流程
這些框架不只是參考資料,而是構築保護行動應用的策略基礎,使行動應用程式能主動防禦,符合零信任以驗證為優先、拒絕假設的精神。
在行動執行階段 落實零信任實務案例
金融、醫療和數位服務等多個產業的組織,已採用行動應用執行階段防護平台,將零信任理念延伸至行動應用程式中。這些領先企業不再僅依賴邊界防禦或部署前掃描,而是將安全決策移至應用層面。透過執行階段防護策略,他們能夠:
• 縮減行動應用的攻擊面,並即時偵測篡改行為,降低資安事件風險
• 透過強化身份驗證、存取控管及資料保護,簡化符合 PSD2、 GDPR、HIPAA 等持續演進法規的要求
• 將應用層安全早期整合至產品開發流程,加速安全產品交付,減少修正迴圈與發布延遲
• 在以行動為先的市場中建立用戶信任與忠誠度,因為安全的應用體驗 直接影響用戶留存率與品牌價值
這些組織正從被動防禦轉向主動執行,將行動風險控管與法規遵循、詐欺降低和用戶體驗連續性等商業目標結合。他們也意識到保護行動應用的執行階段環境需要深度且專業的技術能力,這遠超出傳統工具或內部團隊所能單獨提供的範疇。
為了有效實踐,他們選擇與能夠將零信任原則落實於行動應用本身的專業夥伴合作。因此,他們不只是採用資安框架,更是在用戶裝置上、於執行階段將這些框架具體落地。這樣的策略已開始帶來明顯成效,如企業回報在法規遵循上的準備度更高,安全應用的上市時程也大幅加快,展現出其在行動應用零信任投資上的可衡量投資報酬(ROI)。
2024 年資料外洩事件的平均損失成本已上升至 488 萬美元,金融機構受創尤深,每起事件平均損失高達 590 萬美元。隨著每年數百萬台行動裝置遭到入侵,且行動應用程式已成為數位互動的核心,主動防護的投資報酬率(ROI)早已不再只是理論推估,而是企業必須立即採取的行動。
更多行動應用程式安全開發解方
從自動化的功能測試和效能測試,到漏洞檢測和修復,再到保護用戶數據免受威脅和防止不當行為,叡揚資訊提供全方位的安全,確保您的 App 安全性及功能性。通過在每個開發週期中關注安全性與功能性問題並進行相應的檢測、測試與防護,可以大幅提高應用程式的安全性、穩定性,降低潛在的風險加強客戶滿意度。讓您可以專注在核心業務上不再擔心安全漏洞、用戶資料洩露和功能問題,同時符合政府的法規要求。
了解叡揚資訊行動應用程式資安解方>>>https://www.gss.com.tw/mobile-app-secu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