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智慧市民卡 服務導向整合趨勢(上)
城市網站開始由僅僅是為了管理民眾、政令宣導或政績展秀等等之單向傳播目的而提供靜態或局部有限的線上資訊,急遽地蛻變為動態及雙向互動的線上服務

智慧城市的全球運動

智慧城市(Smart City)運動的伊始可回溯到上世紀末電子化政府(e-Government)的倡議、發展以及其對地方政府電子化的帶動與 Web2.0 之新思維衝擊。城市網站開始由僅僅是為了管理民眾、公共資產活用、政令宣導或政績展秀等等之單向傳播目的而提供靜態或局部有限的線上資訊,急遽地蛻變為動態及雙向互動的線上服務,其可諸如為生活扶助、創業補助、場地租借、照顧養護、教育進修等等之資訊檢索、線上申請、辦理進度追蹤及意見表達等之數位化服務。繼之,則在資訊及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的長足進步之下,無可避免的便是大幅朝向資通訊城市(IntelCity)及智慧城市的快速發展。

資通訊城市的特徵係是大範圍的應用電子或數位技術,在城市裡全面或局部區域裡佈局建設ICT的基礎環境,並據以開創各種新興服務,希冀藉由區域特化型式來綁定民眾應用,而得以轉變民眾生活或工作型態。期間具代表性的先行者,可如聖地牙哥(San Diego)、舊金山(San Francisco)、渥太華(Ottawa)、布里斯班(Brisbane)、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京都(Kyoto)及班加羅爾(Bangalore)等,其後追隨響應者亦可誠如南安普敦(Southampton)、曼徹斯特(Manchester)、紐卡斯爾(Newcastle)、愛丁堡(Edinburgh)、埃德蒙頓(Edmonton)及溫哥華(Vancouver)等知名城市。

而智慧城市則是更進一步延續資通訊城市的新創概念,並積極強調運用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資料探勘(Data Mining)與大數據分析(Big Data Analytic)等新一代ICT科技,尤有甚者其更重要的精神則是通過知識導向社會(Knowledge-oriented Society)的方法論應用,以構建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城市持續創新生態。知名案例可拾掬如:迪比克(Dubuque)的數位水電碼錶與綜合監測分析平台、西雅圖(Seattle)透過市區建築物系統的眾多數據以分析預測都市能源損耗、紐約(New York)的火災預防和第一時間反應系統,以及芝加哥(Chicago)、聖地牙哥等城市之可收集城市路面信息、偵測環境數據之燈柱感應器建設、格洛斯特(Gloucester)的智慧屋計畫、柏林(Berlin)的電動車車聯網(Vehicle-to-Grid,V2G)計畫等。在諸多希望建立傲視全球品牌之城市的引領風潮,加之如IBM、微軟(Microsoft)、思科(Cisco)、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斑馬(Zebra)等廠商的商業化推波助瀾,並於2008年時獲得了歐巴馬政府的正面回應,智慧城市從此蔚成全球風潮。

智慧市民卡 在全球智慧城市運動中誕生

當全球普遍沉浸在耗用巨資來建置網路式ICT基礎環境的主流聲浪下,另一種智慧城市新創服務類型則悄然粉墨登場—其爰是為智慧市民卡(Smart Citizen Card)與其應用方案。傳統的市民卡(Citizen Card)可能為了不同的服務對象與服務目的而有著不同的名稱,乃至於有著不同的實體卡片。依照其服務取用模式可區分並例舉如下:

1.身分識別+服務取用

主要是提供城市公共資產活用之政策推動工具,如台北市圖書借閱證讓台北市民可借閱市立圖書資源,而巴黎博覽卡可遊歷參觀巴黎室內之古蹟、博物館、紀念館、音樂廳及表演展館等。

2.身分識別+點數回饋

主要是提供主題式政策推動工具,如台北市市民健康卡係是為提升台北市民健康水準,而以點數回饋鼓舞市民定期接受衛生署規定的預防注射、癌症篩檢與三高篩檢,或參加健康講座及健康促進活動、使用各處運動中心設施。

3.身分識別+優惠折扣

主要是提供弱勢族群或特定政策推動之政策補助工具,如專為中低收入族群補助優惠的台北市低收入戶卡、中低收入戶卡,或為銀髮、身殘障人士族群搭乘車優惠補助而發行之台中市敬老愛心卡,亦或為分散城市交通流量而設之上海市紅、黃、綠、藍、紫五面交通卡等。其中,可見的是多重身分及多重服務模式的議題,如專屬於學生族群的學生證可等同於圖書借閱證可借閱城市內相關圖書資源,或亦於鼓勵於文化藝術博覽、健康促進;而另身障學生則可同時享受搭乘車優惠補助以及相關社會服務設施。早在2000年初期,包含在英國甚至於諸多歐陸城市已然正視並提出智慧社群(Smart Community)的概念,亦即是包裹多重服務的即時多重交易機制。

而智慧卡(Smart Card)是在卡片晶片上有記憶體、微處理器以及卡片作業系統,除了可以提供資料讀寫的功能外,還能提供運算功能並搭配週邊設備做各種資料處理。運用上除了可作為金融交易使用,如電子錢包(Electronic Purse)、信用卡(Credit Card)、金融卡(Debit Card)之外,亦可作為身分識別用,如手機身份識別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自然人憑證、本國的健保 IC 卡等。而智慧卡的另一個發展特色則在於整合不同應用在同一張卡片上,在其晶片上劃分不同區域以掌管不同的功能,如此便可以減少卡片的數量,攜帶上也更為方便,例如西班牙大學城智慧卡即整合學生識別證、圖書借閱證、電子錢包、金融卡及信用卡,並搭配線上學習系統、學生勤惰、上機實習、宿舍門禁和列印輸出計費等多元服務功能。

  

南安普敦(Southampton)是第一個轉向嘗試以整合智慧卡與各種市民卡服務。首先其以多卡合一總歸戶的架構來發展城市入口網能力,包含申辦、換卡、補辦、掛失、註銷等線上作業服務,以支持智慧市民卡(Smart Citizen Card)的一卡多服務相關服務應用;同時其亦支援的以交易基礎邏輯(Transactional-based Logic)的多應用系統管理架構及業務模型以允許既有應用系統動態增刪各種市民卡使用者;繼之則以三螺旋模型(Triple-helix Model)結合大學—政府—ICT 服務提供廠商三方在智慧城市的創新中密切合作及相互作用,激盪發展出智慧市民卡能彈性輕鬆地客製存取散布在無數公私有領域的各式各樣服務。

自此以後,各個城市則開始紛紛師習,有如美國紐約、英國曼徹斯特、瑞典哥德堡、香港、台北、北京、印度浦那、菲律賓奎松市等等城市,一時之間在智慧城市中蔚成流派。如香港智慧市民卡上已處於領先地位,數以百萬計用於便利居民服務,如公共交通、圖書館查閱、建築、商場與停車場等,使其在智慧城市評比中取得數位化管理排名第三、生活品質得分 70,而在 2012 年智慧城市取得全球排名第九之佳績;又如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服務範圍更是涵蓋北京與近郊所有公交車、軌道交通、計程車、停車場、加油站、園景點年票、公用電話、電影院、健身體育場館、醫院掛號、超市、便利店、餐飲、書店、百貨、藥店、自動售賣等等公私有領域的生活服務。

下期將以智慧卡回歸以人為本服務談起,與大家分享目前的成功案例與最佳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