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管理
2025 雲端資安趨勢預測: 風險預判與防禦建議
前往目錄
2024 年,雲端資安領域迎來多項發展,雲端風險、技術創新與業界合作層出不窮。隨著 2025 年到來,各企業組織也針對可能的變化開展新的資安策略。Orca Security 資安專家團隊根據各項趨勢分析,歸納出 2025 雲端資安五大關鍵預測,協助企業強化雲端安全防護。

本文將帶您深入解析這些預測、了解其重要性,以及企業應如何因應準備。

預測#1:AI將成為雲端資安中減少人工作業負擔的關鍵

人工作業負擔的關鍵 在 2025 年,AI 將在雲端資安管理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協助自動化處理大量繁瑣工作,例如風險歸因與重大威脅識別等。藉由簡化這些耗時流程,AI 能讓資安團隊專注於更重要的工作項目, 進而提升整體雲端安全作業效率與資源運用效益。

• AI 技術持續進步,加上資安人才缺口擴大,使自動化成為企業的必要選項。隨著雲端環境愈趨複雜,安全管理的挑戰持續增升,企業急需高效率、可擴展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以降低風險、強化安全,而不須依賴龐大人力。

• 雲端環境的安全需求與日俱增,企業需跳脫傳統線性投入的模式。AI 自動化具備橫向擴展能力,可讓團隊在有限資源下,應對高度複雜的環境,並減少人為錯誤帶來的風險。

企業應如何因應?

建議企業全面盤點既有資安流程,辨識可由 AI 自動化取代的重複性或資源密集型作業項目。透過策略性導入自動化技術,資安團隊將能更靈活地應對快速變化的雲端威脅情勢,強化整體資安防護能力。

2025 雲端資安趨勢預測: 風險預判與防禦建議

預測#2:勒索軟體將成為雲端環境中的主要威脅

勒索軟體已連續數年蟬聯資安威脅榜首,攻擊者也不斷採取更先進的技術來繞過偵測並從中獲利。這類威脅如今已延伸至雲端環境,攻擊者正積極瞄準雲端基礎設施中的資安弱點下手。隨著更多資料與關鍵應用程式加速遷移到公有雲平台,讓攻擊者有更多機會鎖定雲端環境中的安全漏洞,以入侵雲端帳號並從中牟利。

• 2024 年已發生多起針對雲端的重大勒索軟體攻擊,受害對象從政府機構到全球企業不等。根據 Gartner 預測, 2025 年公有雲服務將成長 21.5%,這也將帶動雲端勒索攻擊事件明顯上升。

• 勒索軟體依然是目前對企業破壞性最強、成本最高的資安威脅之一。根據 Verizon 2024 年資料外洩調查報告顯示,近四分之一的資安事件都與勒索軟體有關,且涵蓋幾乎所有產業。受害企業將面臨龐大的財務損失、營運中斷、法律風險與聲譽損害等問題。

企業應如何因應?

有效防禦勒索軟體攻擊的關鍵,是建立成熟且穩健的雲端資安防護態勢。首先應進行全方位風險評估,針對最關鍵的弱點優先修補,並定期檢視改善情況。

雖然勒索軟體是首要威脅,但同時也應評估所有可能導致橫向移動或敏感資料暴露的風險。企業資安架構應納入雲端威脅偵測與回應(CDR)能力,以即時發現異常或惡意活動,減少損害擴大機會。

預測#3:非人類身分(NHI)將成為攻擊者目標

非人類身份(NHI)在雲端運算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NHI 在雲端環境中為數位身份提供必要的存取權限,支援應用程式的運行、自動化部署、敏感資料存取、與第三方 API 溝通等。NHI 形式包含 IAM 角色、API 金鑰、存取憑證等,賦予其必要的雲端權限。

2025 年,NHI 恐將被攻擊者視為主要攻擊目標,透過尋找洩漏的身分資訊或操縱既有服務與供應鏈漏洞以入侵 NHI。

• 隨著企業採用雲原生架構,NHI 數量正以指數速度成長。據估計,目前 NHI 的數量是人類帳號的 45 倍,大幅擴大攻擊面,也讓資安風險急遽上升。

• 根據 Cloud Security Alliance 最新報告顯示,近五分之一的企業已發生與 NHI 有關的資安事件,主要原因包括憑證未定期更換(45%)、缺乏監控 (37%)、權限過度授權(37%)等。Orca Security 研究報告也印證這些發現,許多企業長期讓 NHI 處於未使用狀態,35% 的企業中有超過 10% 的 IAM 角色在過去三個月內未曾使用; 而 70% 的企業在程式碼儲存庫中暴露過 API 金鑰等重要憑證。這些疏失可能導致資料外洩、資源濫用,甚至整個雲端帳號遭到接管。

企業應如何因應?

為了有效保護 NHI,企業應先盤點雲端環境中所有的人類與非人類身分,掌握其存取路徑與風險狀況,並移除未被使用的帳號以降低攻擊面。同時,應精簡每個身分的存取權限,僅授予其執行必要操作所需的最小權限。

除了權限管理外,也應在開發階段導入密鑰偵測機制,於程式碼進入生產環境前主動發現並移除暴露的憑證。此外, 建立持續的雲端身分監控與異常偵測機制,有助於第一時間掌握可疑行為,例如異地存取或異常時間點的操作,進一步阻止潛在攻擊擴大影響。

2025 雲端資安趨勢預測: 風險預判與防禦建議

預測#4:零信任架構與無密碼驗證的採用將持續上升

零信任(Zero Trust)是一種現代資安架構,核心理念是「永不信任,持續驗證」,不再依賴傳統的邊界防禦模型,而是強調對所有使用者與設備的動態、持續驗證,搭配微分段、即時監控、自適應存取政策與最小權限原則,藉此縮小攻擊面,防範外內部威脅。

與零信任相輔相成的無密碼身分驗證 (Passwordless Authentication)則進一步取代傳統密碼機制,改採更安全的方式,例如生物辨識(指紋、臉部辨識)、硬體憑證或加密金鑰,能有效防止密碼濫用、釣魚攻擊與憑證外洩。兩者相結合不僅能強化整體資安防護,也可降低帳號遭盜風險,讓使用者更容易又更安全地存取企業資源,對於因應現今高度動態且分散的 IT 環境至關重要。

• 在 2025 年,零信任與無密碼驗證的需求將明顯上升,主因在於威脅者攻擊手法日益成熟,加上 AI 技術進步,使其能大規模自動化攻擊流程、 迅速調整攻擊手法,並有效滲透現有防線。要因應這種快速演變的威脅環境,企業必須強化存取控制機制與身分驗證策略。

• 零信任透過微分段技術可限制資安威脅橫向移動,當環境受到入侵時也能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內。同時,持續驗證機制讓企業能即時發現異常行為,阻止攻擊在初期階段擴散,顯著縮短資安事件的回應時間,並將資安團隊的精力轉向更具前瞻性的資安防禦項目。

企業應如何因應?

雖然全面導入零信任架構對於傳統組織而言可能具備挑戰,涉及到硬體、韌體與軟體層面的整合,但企業仍應朝此方向邁進,逐步導入其中的核心概念與做法。即使無法一次到位,仍可透過多因子驗證(MFA)、最小權限原則、條件式存取、金鑰定期輪替、密碼強度政策等措施,加強存取安全性。同時結合日誌記錄與行為監控,有助於提升可見性,提前掌握潛在異常行為,讓資安管理更加主動與即時。

預測#5:社交工程技術演進將增加雲端資安防護需求

2025 年,攻擊者將越來越多地運用 Deepfake 技術,製作逼真的語音、影片或虛假身分,進行更具欺騙性的網路釣魚與社交工程攻擊,進一步挑戰雲端資安團隊的應變能力,不僅要強化事前防禦機制,更要具備事後快速偵測與回應的能力。

• Deepfake 技術持續進步,讓攻擊者能輕易打造幾可亂真的影像或聲音,足以誤導訓練有素的企業員工。近年來已陸續出現利用這類技術詐騙的案例,預期未來只會更加普遍。

• 社交工程攻擊瞄準的往往是組織中最難防守的環節——人為疏失。即使企業導入多層資安機制,只要使用者一時疏忽,仍可能導致未經授權的存取、權限濫用或橫向移動等高風險事件。這也再度凸顯零信任架構的重要性,透過持續驗證與嚴格控管身分與權限,降低社交工程所帶來的資安威脅。

企業應如何因應?

除了部署具備 AI 能力的網路釣魚偵測工具,資安團隊更需從根本強化雲端資安架構,特別是身分與存取權限(IAM)管理的整體成熟度。企業應優先檢視與強化身分保護與權限控管機制,落實最小權限原則(PoLP),並導入零信任架構核心概念。

同時,也應提升對「攻擊路徑」的掌握能力,識別並持續監控可能威脅關鍵資產的風險組合,讓防護策略更具前瞻性。針對事後風險控管,企業亦可導入雲端威脅偵測與回應(CDR)解決方案,協助偵測異常行為並及時處置,降低潛在損害。

在 2025 年,雲端資安的挑戰將變得更加複雜,從非人類身份濫用、勒索軟體攻擊,到社交工程手法的高度進化,威脅持續升級。然而,只要掌握正確的策略與工具,這些風險並非無法管理。透過導入 AI 自動化安全流程、強化Zero Trust 架構、 實施 PoLP 權限最小化原則、以及建構完善的身份與存取管理機制,企業將能更有效保護其雲端資源。

關於 Orca Security 雲原生應用程式防護平台

Orca Security 提供業界領先的雲原生應用程式防護平台(Cloud-Native Application Protection Platform, CNAPP),可透過單一平台保護您的所有雲端資產、資料、雲端原生應用程式、API 等,保護從開發到生產的整個雲端環境,提供資產盤點、風險探測和法令遵循等功能,在單一平台上提供跨雲且全面的雲端安全解決方案,解決安全合規、弱點攻擊的痛點。

Orca Security無需安裝Agent,即可快速整合AWS、Azure、Google Cloud 等多雲環境,深度掃描雲端工作負載、儲存體、容器、Kubernetes、身份與存取管理(IAM)等,全面掌握雲端資產的安全狀況,亦內建即時合規監測功能,支援CIS、NIST、ISO 27001、 GDPR 等國際安全標準,幫助企業符合監管要求。

了解 Orca Security 雲端原生應用程式防護平台 (CNAPP)>>>https://www.gss.com.tw/product-services-nav/info-security/or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