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的話
今天的投入,明天的資產
2017 1月 85
前往目錄
叡揚以謹慎務實的精神,以今天的投入變成明天資產的做法堅持出下列所呈現的產品與服務範圍,讓我們在系統、專案、產品與雲端四個領域中相互激盪與支援

軟體產業今昔

 

30 年來,叡揚隨著台灣一些重要事件一路走來,記得成立之初懷抱著希望能開發出有用的軟體,滿足台灣企業資訊化之需,然在那個買硬體送軟體的年代,實在也不知道開發甚麼軟體可以賣得到錢,但同時也看到 IBM 在推廣主機時軟硬體報價是很清楚的分開,觸發根據對 IBM 主機的了解,盤點出一些開發應用系統可能需要的第三方軟體工具,並著手跟這些公司聯繫。在跟第一個公司 Compuware 開始談代理時,就被問到如何保障他們的 copyright 以及軟體權利金如何匯出。可見那個時代美國公司對台灣的 copyright 普遍仍有疑慮。 

在那個外匯管制年代,正在了解如何將錢匯出之時,政府陸續宣布解嚴、解除報禁、黨禁與外匯管制,所以匯錢出去也就不是問題了。直到今天,個人對於早前 IBM 在台灣推動電腦化以及重視智慧財價值心存感激,因為當我回覆 Compuware 說 IBM 都有跟他的客戶推動智慧財產概念之後,Compuware 也就沒再多問了。 

記得當時 Compuware 年營收就差不多是 100M USD 的公司,那時候一些較大型的軟體公司普遍是在 IBM 主機上使用的第三方獨立軟體公司。30 年來 IT 領域以及軟體產業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個人於 2015 / 12 / 29 代表產業跟當時蔡總統候選人做簡報時,蒐集了 Fidelity 產業市值資料,看到 IT 是僅次於金融的第二大產業,然於 2016 / 11 / 02 在台灣的資服業策略會議上, IT 已經超越金融產業成為第一大產業,且 IT 領域中最大的三塊 Internet Software & Services、Software、IT Services 基本上就是軟體與資訊服務。相關參考資料如右頁: 

軟體開發以及產業的變與不變

持續在軟體開發領域走過來的人,應會很清楚的感受與歸納出一些這領域的特性:

  • 變:只要是硬體設備,這 30 年來每隔幾年就會有大變化,大家所感受到的每隔幾年就會有新手機或換手機現象,在 30 多年前就已經 是這樣了,由最早的 dumb terminal 到 PC,再到 PC 連線成 terminal mode 或是形成 Client Server 式的運算,再到最近承載 Browser 與 APP 的 Note Book 或手機。同樣的,電腦運算主機或儲存設備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記得 1981第一個工作職場所看到的每 1 mega 的磁碟空間大概就是 10K 的美金。這每隔幾年的變化都帶來功能大幅提升與價格大幅滑落,導致硬體保固期變長以及沒人再談維修,因為產品生命週期短導致維修已經變得划不來,反正每隔幾年就換新一代,因為新設備在效能、空間、能耗、 成本與方便性都更划得來。

    但應用系統現象剛好反,隨著系統逐漸成形與推出使用後,使用者因為對系統及對 IT逐漸了解,需求也逐漸增加,且系統開發人員職務隨著時間更迭,系統運轉環境的技術變化,補釘越來越多,說明文件無意間遺漏的現實,導致系統維運的負擔與成本日增。哪天要再重新開發時,系統的規格與跨系統介接已經膨脹到不可同日而語了。

    資訊系統的時代意義也由增加內部運轉效率延伸到對外的客戶、上下游合作夥伴、市民服務;有些系統服務對象動則以數萬、百萬計, 且是 24 小時 ×7 天不間斷運轉,這跟過往只服務內部員工迥然不同。 
  • 循環:運算模式由最早的集中式架構,所有終端設備都是 dumb terminal,到 1990 年代初,在 client 端乘載較多運算邏輯的的主從 式架構(Client Server),很快到 1997 後又回到 client 只有 Browser 的類集中似架構,然到 iPhone 出來後,2010 前後又興起了善用 client 端運算力、親合力的 APP,又回到了 client server 架構。 

基本上個人認為有下列 3 件事是不太變,且持續累積就可得到成效,越練越香醇,創造競爭障礙。 

  • Computer Science 的基本學理:Computer Science 裏頭的 Data Structure,Data Base Design,OS,Algorithm,分散式系統等基礎, 這些基礎是讓工程師可以在一個基礎上快速了解各式各樣的系統以及設計一個好的系統。基本上 OS 雖然各異,但其理論基礎雷同且有脈絡可循,當開發一個小型少數人使用的系統也許感受不到這些理論的重要性,但要設計一個複雜大規模的系統,就會感受到沒有扎實理論為後盾就真的不行,這現象跟蓋一間平房與一棟摩天樓是截然不同一樣。 
  • 軟體工程與專案管理:記得 1980 年代台灣投入資訊大建設,非常講究軟體工程,學校跟資策會都有開課,雖然當時普遍,大家對軟體工程沒有深刻體驗,講不太出味道,但因為大家重視便看到成效逐步顯現,但隨著個人電腦與其使用的軟體工具出現,軟體與電腦使用的個人化與簡單化,導致大家逐漸不重視軟體工程,這是件很可惜的事,反觀他國卻因為持續重視而讓軟體產業大幅發展,最明顯的就是美國、印度及以色列等。軟體工程與專案管理這件事是實踐科學,只有由實作中感受管理、工程與人性議題,歸納與釐出理論以便傳授與依循,是經過實作內化、規範與擴散變成共同的文化與素養。 
  • 領域知識:要成就一個優質的資訊系統,不僅要具備設備、技術、專案管理能耐,還需要有領域知識。領域知識包括各行各業的產業知 識,例如醫療、銀行、保險、流通、製造、政府等,這些知識都有其深度與廣度,是需要學習與時間淬鍊;還得包括企業所關心的權限控 管、個人資料保密、系統延展與介接架構設計 等資安議題專業知識。

 

今天的投入 明天的資產—
講究方法,建構出範疇與規模 

叡揚一開始就是 100% 以軟體為主的事業,讓我們在歷經多年軟體開發之後有了上述感受,且強化我們在這條路上的努力與堅持,每每在歷經一些新或更大規模的系統後有不足之感受,並再一次自我檢討並學習,就在這樣的感受與學習下逐年累積並強化上述那三件可持續累積的能力。 

例如叡揚現在就可以很清楚知道,一個系統的估價很難在一開始就有非常清楚的功能規格,通常是一開始有想到的規格都需要做,隨著系 統逐漸成形並引發思緒而會有規格變化與新需求的產生,這也是為何會演化出新一代的敏捷式(Agile)開發,除了因應快速變化及期待較快有成果展現的需要性,也讓規格是因為進行中逐漸成形與確定的現實成為常態。另外我們也感受到一個 100 人月的系統它的複雜度遠大於 10 人月系統的 10 倍,有如拼一個 1,000 片拼圖所需的時間將大於拚 100 片拼圖所需時間的 10 倍同樣概念。

持續的講究方法與關心客戶需求,讓叡揚由代理軟體開始歷經專案開發,再將特定領域應用變成套裝產品,最後於 2009 開始投入雲 端,並務實重新設計開發已經在市場上推廣的套裝產品以便讓中小企業可以使用,現在的雲端概念乃源於 2000 年網路泡沫前之 ASP (Application Services Provider),ASP 概念稍微沉寂但並未泡沫消失,並在 2010 前後以更大的雲端力量帶來資訊化的結構性改變。 

叡揚一直有個將我們提供給大企業使用的企業 e 化軟體可以提供給中小企業使用的想法,畢竟要中小企業找資訊人員開發企業經營所需的軟體以及維運機器與系統是一件有難度的事。 

30 年來,叡揚以謹慎務實的精神,以今天的投入變成明天資產的做法堅持出下列圖所呈現的產品與服務範圍,讓我們在系統、專案、產品與雲端四個領域中相互激盪與支援,建構出範疇與規模,也是叡揚非常重要的競爭優勢。 

這次我們是歷經 5 年努力所打造的 7 個雲端服 務以及雲端服務開發與維運平台角逐,這整套的服務有兩個層次的定位:

  • SaaS 服務:定位於提供平價的中小企業 e 化工具,讓中小企業因為有用得起的優質資訊系統,更容易善用網路力量來提升效率與業務拓展。 
  • 協助SaaS開發與運轉的DevOp生態鏈平台:協助想上雲端的軟體開發商可以更快速的開發出 SaaS 服務,以滿足用戶多方面的資訊化需 要,同時也是這些各有擅長的軟體專業公司、銷售與顧問公司間互補與結盟的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