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月 77
前往目錄

雲端是生活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也是將來解決社會重大議 題的重要技術-如:食品安全、生產履歷、防災、健康存 摺、全民督工等,都能以雲技術為平台來解決。

雲端技術想要解決的問題

英國有一陣子出現突如其來的大停電,始終找不到原因,後來歸納出大型足球賽的廣告時就突然停電,原因是大家在廣告時間都會開冰箱找吃的或煮咖啡,電量急速上升導致停電。反觀台灣,年底的九合一大選或十年一次的人口及住宅普查、五年一次的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等,都是屬特定時間需要大動員處理特定爆量業務的議題,雲端技術就是為了因應臨時爆量問題機動調整資源的技術。以經濟學的角度,不需要每個單位都準備足夠的資源對應尖峰時段之需,如果準備比平日所需的資源再多一點點也許就可以滿足臨時爆量的需求,因為甲的尖峰,可能是乙、丙的離峰。

3股力量跟雲端技術相互撞擊 產生突變性發展

第1股力量 競速與財務負擔

全球化與成本考量帶來全球產業鏈的專業分工,每個區塊定位的廠商,竭盡所能將產品做到盡善盡美且極大化產能,因為不夠快、不夠好,市場就被別人吃掉,這是贏者通吃的現象。除非,科技變化產生大斷層,讓科技敏感度不夠高的公司掉入斷層,新興公司抓住科技變化時機異軍突起,導致產業重新洗牌,否則將維持大者恆大兩極化的現象。

利用IT創造企業與國家競爭力,是各先進國家的共同認知,以下圖一也顯示IT的投資對於生產力、競爭力以及國家GDP影響的程度。過去多年來,各先進國家投入在IT(不包括通訊在內)的預算,平均佔2.5%∼4%GDP不等,IT的投資不僅需要建置機房與基礎環境,更需要投入營運與管理之各式軟體。然而2008年的金融海嘯,讓很多企業轉瞬間無法繼續完成IT建設,企業主突然覺醒,既然營運與競爭需要的是應用軟體,為何非得自建機房與軟硬體基礎設施?這樣的轉變加速雲端運算提供者Amazon、Google、Microsoft的商機,同時也拉抬Evernote、Dropbox等軟體開發公司的發展,直接利用雲端平台供應商所提供的設備開發軟體,以企業的角度不僅節省成本,也加快了企業競爭速度。

第2股力量 行動化與智慧端末帶來無限的應用可能

最近幾年大家生活上最大的感受就是手機或平板電腦帶來的便捷,隨時可以關心好友與業務狀況,卻也隨時被忙碌綁架,方便的智慧型端末要能發揮功用,通常得連接雲端伺服器應用系統,管理與運算平台上的資料,並回傳需要的結果,因為智慧端末強大的通訊、影音、定位與感應等功能,產生了各種創新應用,當然也連帶推進雲端運算發展。

第3股力量 開放源碼(Open Source)

1994年Linus Torvalds在網路上丟出第一個開放源碼(Open Source)產生一股巨變的力量,後來的Web 2.0、Wikipedia、Google等概念,都是受到開放源碼帶來的聚眾概念與力量集結的影響,而雲端伺服器基礎平台Open stack是開放源碼下的產物,因為開發穩定且強而有力的雲端伺服器平台是極其困難且所費不貲,以致眾多廠商都紛紛採用Openstack,顯示Open Source對雲端影響甚鉅。

雲端技術是有架構性與規範的

雲端風潮的確影響不小,成為大家朗朗上口的時尚名詞,似乎每件事都跟雲端搭上邊,IT應用系統頓時也具備雲端能力。事實上,雲端技術是整個IT進化過程中的現況,也是e化普遍採用的技術與名詞罷了。它的架構為基礎服務的IaaS、應用開發與維運的PaaS及應用服務的SaaS等三種。根據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Technology)對雲端有5個期待:

期待1

依需求自助服務(On-demandself-service),如:服務時間、存儲與運算能量等。

期待2

廣泛用任何網路裝置存取(Broadnetwork access),如: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和PDA等。

期待3

共享資源(Resource pooling)供應商的運算資源集中服務於多個消費者,使用多租戶模式,並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動態分配和重新分配。

期待4

快速重新佈署靈活度( Rapid elasticity),可快速、彈性佈署,在某些情況下自動、快速地向外擴展,並迅速擴張規模的能力。對消費者而言,這種能力似乎是無限的,可以在任何時間購買雲端服務。

期待5

監控與測量(Measured service)雲端系統主動控制和優化資源使用。監測、控制和報告資源的使用,為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提供使用服務的透明度。

雲端科技是解決社會重大議題的重要技術

短短幾年間街頭上突然出現一大堆低頭族,雲端應用魅力可見一斑。Facebook、Twitter、YouTube 等大家熟悉的App 或工具,概念上是雲端應用,只要設備上網就可以使用;技術上是歷時數十年的分散式運算技術的體現。

台大李世光教授曾提出反轉式教育的概念,其大意為過去的教育是在學校課堂上進行,但今日的資訊科技已經可以讓普羅大眾直接在網路上聽課,還可以依每個人學習狀況調整速度,學習快的人可以跳著學,慢的人可以多上幾次,比課堂上有彈性,課堂上也許變成提問、解惑和聊天的場域。這樣的學習模式需要軟體平台及課程內容,目前已有不少高手以開放源碼的方式分享給大家,課程內容也有很多優秀的老師群策群力貢獻各種優質教材,這種新型態的聚眾經濟模式正在型塑新的商業模式,同時用來解決一些重大的企業或社會議題。

當發生重大災難時,如:日本311地震,最即時、有效的溝通工具是IT即時通訊或Facebook等工具;佔領華爾街以及太陽花學運的動員力量也來自雲端科技;最近暢銷書《The Solution Revolution》(中譯:政府失能下的新經濟革命),主要談目前政府受限於預算、法律或民情等因素,產生力有未逮的狀況,導致出現很多民間人士或企業,針對教育、居住或衛生等社會重大議題,號召群眾出錢出力共同解決問題,書中特舉利用IT技術及開放源碼為基礎,快速建構解決問題的共通平台,可見IT跨時空的特性已經改變做事方法與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與生態系統建構 將不同於以往

運用IT創造企業營運績效與作業有效性,是電腦普及後大家關注的議題,自1997年網路技術發展,IT更是影響商業模式與社會風貌,如:實體影音商品的沒落及電子商務的崛起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同時Facebook 及Line 等社交工具受歡迎程度,無形間也影響大家對IT的體認與行為,這樣的現象也從個人影響到企業應用,應運而生有了企業社群媒體(Enterprise Social Platform)或即時通訊(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e),另外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直接運用ERP、CRM、HR 等SaaS 服務的public cloud 化服務。

雲端商務應用將會改變軟體業或IT的銷售結構,雖然銷售管道因科技多元化,但事實上資訊系統的導入牽扯到複雜的流程合理化、系統設定與人員教育訓練等,過去這些工作是透過經銷商或系統整合商完成,未來客戶使用雲端服務後,這些工作即使不由傳統經銷商來服務,也必然創造出另一類高價值顧問服務。

台灣資訊軟體與服務產業的因應與機會

過去軟體產業較少看到成功的產業鏈,但新一波雲端產業是絕佳建構產業鏈的機會,每一層廠商都清楚知道速度很重要,且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結盟壯大,並佔據市場,一旦失去先機就很難翻身,越接近底層的IaaS與PaaS廠商競爭愈激烈,如:Google、Amazon 與 Microsoft,而上層SaaS就可以區分出眾多不同應用,這是台灣廠商的機會,只要快速開發出具創意且以全球為市場的引人入勝產品或服務,就有機會直接套用下層PaaS或IaaS上推廣,無須耗費時間與資源準備機房與營運,並有機會跟跨國企業合作推到國際,這是我們的機會,然而只有找對應用、做得夠好、夠快速才能掌握致勝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