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S資安電子報 0226 期【確保 AI 模型安全:不可忽視的關鍵指南】

訂閱電子報
2024-08-28 17:00
翻譯及整理:叡揚資訊 資訊安全事業處

  

  建置、訓練和調整 AI 並非易事,尤其當你想要保護成果免受盜竊、拒絕服務攻擊(DoS)、惡意使用或其他威脅時,更需要格外謹慎。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幾個確保 AI 模型免受法律風險與惡意攻擊的基本知識。

  

我可以申請 AI 模型的版權嗎?

  只要 AI 是由人類編寫的程式原始碼和技術製作的,它就可以像其他應用程式一樣受到版權、專利權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如果你的模型是基於現有模型構建的,你必須確保符合這些模型使用的開源授權條款。是否能對衍生模型主張版權,將取決於這些條款的規範。

  生成式 AI 的輸出,包括文字、照片或聲音,目前在美國法院被認定為非人類創作,因此無法獲得版權保護。也就是說,如果你使用 AI 模型來幫助另一個 AI 模型進行訓練、生成原始碼或驗證功能性,那麼該衍生 AI 模型無法完全確保可以受到版權法的保護。如果一項作業結合了人力和 AI 的參與,則只有人類創作的部分有資格獲得版權保護。雖然我們不是法律專家,但由於 AI 需要一定程度的人類智慧和創造力,因此出現了 AI 輸出應否受版權保護的新法律議題。這一議題目前處於初期討論階段,尚未被廣泛驗證。

  

AI 模型有哪些風險?

  AI 模型從不同角度來看,可能會為組織帶來許多風險。從攻擊者的角度來說,滲透或攻擊 AI 模型可以帶來許多利益。攻擊者可能通過勒索 AI 模型,竊取底層資源並將其重新定向為挖掘加密貨幣,或竊取商業機密、敏感的個人資料,甚至模型本身。AI 模型的大量元件使用可能會為攻擊者留下更多漏洞,而其設計上的安全性不足,則使其難以得到充分保護。

  AI 模型還可能帶來法律風險。如果模型對某些群體產生偏見、洩漏敏感資訊或表現不佳,組織可能因此面臨法律訴訟。正如先前所提到的,AI 模型的底層元件,包括訓練模型、開放源碼庫和訓練資料,如果沒有仔細考慮每種成分的授權和版權限制,都可能為組織帶來風險。

  你可以在此了解大型語言模型的主要威脅,這些威脅中許多都適用於各類 AI 模型。

  

如何讓我的 AI 更安全?

  AI 安全是一個廣泛的主題,每種模型都有其獨特的風險,但許多適用於所有應用程式的安全設計理念同樣適用於 AI 模型。你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措施來提升 AI 的安全性:

  • 消毒和驗證輸入和輸出,特別是大型語言模型(LLM)。
  • 限制處理時可以使用的資源量及執行步驟的數量。
  • 監控 AI 的行為以及周邊的網路活動。
  • 將 AI 模型的使用者和許可權限制為僅與其互動的人員和元件所需的最小許可權。
  • 定期進行威脅建模和滲透測試,以加強 AI 模型的安全性。

  

如何安全地儲存 AI 模型?

  AI 模型通常體積龐大,並且需要跨多個伺服器運行。如果你使用雲端儲存,選擇一個重視安全性的服務提供者至關重要。以下是幾個確保 AI 儲存安全的考量因素:

  • 加密:加密 AI 模型和訓練資料,以防止盜竊和篡改。
  • 存取控制:限制對模型的存取權限,僅授予工作需要的人員。
  • 強化硬體:確保存放 AI 模型的實體位置以及伺服器的硬體和韌體是安全的。
  • 保護傳輸中的 AI 數據:使用 HTTPS 和 VPN 等安全通信協議,來保護需要透過網路存取的 AI 模型。
  • 保持最新狀態:嚴格管理任何需要存取或儲存 AI 的軟體或系統,確保它們始終保持最新狀態並安裝最新的安全修補程式。

  如同其他有價值的資產一樣,AI 模型需要受到保護。從設計和建置階段開始,乃至整個開發過程中,都必須早期考慮安全性,以獲得最大的成功機會。

  

相關文章

資安通報:polyfill[.]io供應鏈攻擊

近期最駭人聽聞的資安新聞,莫過於 polyfill.io 供應鏈攻擊,影響超過 10 萬個網站而被撻伐,一度再度傳出他們使用新的網域 polyfill[.]com 提供類似服務,而有可能再度發動類似攻擊。Polyfill[.]io 是一個可以自動提供前端 polyfill 的服務,使用方法相當方便,只需要選擇想被 polyfill 的功能,直接引用 JavaScript 的檔案即可。如果要講得更精確一點的話,有一個叫做 polyfill-service 的開源專案,提供 CDN 服務,只需引用其程式碼即可達成需求。
2024/08/07

資安通報:Apache Struts CVE-2023-50164

Apache Struts 近日被通報高風險漏洞,目前通報等級為 9.8 分,其攻擊方式主要透過攻擊者操縱上傳文件的參數,引發路徑遍歷(Path Traversal)攻擊。這可以讓攻擊者上傳惡意文件,並最終執行遠端程式碼(Remote Code Execution),從而掌控應用程式或伺服器。
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