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GSS 技術部落格
在這個園地裡我們將從技術、專案管理、客戶對談面和大家分享我們多年的經驗,希望大家不管是喜歡或是有意見,都可以回饋給我們,讓我們有機會和大家對話並一起成長!
若有任何問題請來信:gss_crm@gss.com.tw
7 分鐘閱讀時間 (1430 個字)

高併發壓力來襲,你的服務是彈性伸縮,還是直接斷線?

20250507-094508

一、從「搶換美元導致網銀當機」談起

近期由於美元匯率大幅下跌,台幣強勢升值,引發民眾搶著把台幣兌換成美元。這一波突如其來的熱潮,造成多家銀行網路銀行大當機——登入失敗、交易卡住、網頁打不開,一度讓使用者氣憤,也讓銀行客服電話被打爆。

這不是第一次發生類似事件。

每次遇到搶票、搶購秒殺商品、補助申請開放時,各種系統癱瘓的新聞就層出不窮。這些現象背後,其實反映的都是同一個問題:高併發壓力

為什麼現代系統仍會怕「人一多」?不是用了雲端、容器、CDN 就能撐住一切了嗎?本篇文章,就要透過這次的網銀事件,來聊聊「高併發架構設計」背後的關鍵思維與誤解。

二、什麼是高併發?為何它會讓服務崩潰?

高併發,指的是「在極短時間內,有大量使用者同時發送請求給系統」。這些請求可能是:查詢匯率、登入帳號、送出換匯指令,或是下載報表……當這些操作集中在同一時間內湧入,系統資源一下就被吃光了。

舉個簡單比喻:

想像你家巷口早餐店,一次最多接 5 個人的單。結果今天突然湧入 100 人同時排隊,結局會是什麼?

  • 櫃檯收單速度變慢(API Gateway 壓力大)
  • 廚房處理不過來(資料庫或後端服務卡住)
  • 排隊的人開始吵架(使用者體驗變差)
  • 最後有人氣到離開,或轉去競爭對手那吃早餐(流失客戶)

科技服務也是一樣的。並不是系統寫得不好,而是沒有針對「瞬間大量流量」做足夠準備。

那為什麼大家不一開始就設計得超強、超快?

因為資源是錢。你不會為了 365 天裡的 1 天高峰,花 365 倍的資源去撐住每一天。

這就需要一種能力:「彈性伸縮」

三、彈性伸縮的系統,長什麼樣?

一個能應對高併發壓力的系統,通常會有以下幾個設計特徵:

(1)前端快取與 CDN

  • 將熱門但變化不大的內容(如匯率列表、常見問題)緩存在 CDN 中。
  • 使用者每次點進網銀首頁,不用都打到核心伺服器,減少壓力。

(2)API Gateway 與請求速率限制(Rate Limiting)

  • 把所有 API 請求都經過一層總閘門。
  • 例如每個帳號每秒最多只能查一次匯率,防止濫用或誤觸連打。

(3)非同步處理與排隊機制(Queue)

  • 把非即時處理的請求(例如換匯後通知 Email)丟進佇列慢慢處理。
  • 使用 Kafka、RabbitMQ 等訊息中介軟體,削峰填谷。

(4)快取資料庫查詢結果

  • 熱門帳號資訊、匯率數據存在 Redis、Memcached 之類的快取層。
  • 讓 1 萬人查詢時,只會查一次 DB,其餘都從記憶體中取出。

(5)資料庫讀寫分離、分庫分表

  • 查詢請求由「從庫」處理,寫入請求才打「主庫」。
  • 如果資料表太大,切成幾個表(例如依使用者 ID 分區)加速存取。

(6)雲端原生部署 + Auto Scaling

  • 搭配 Kubernetes 等平台,讓系統能根據壓力自動擴充服務實例。
  • 高峰期間自動加節點,離峰自動回收,節省成本。

總結來說,這些設計的核心目標就是:在突發流量進來時,系統能自動放大自己,不被打垮;在流量退去時,也不浪費資源。

四、常見誤區:你以為能撐,其實撐不了

 誤區一:用了雲端就等於能撐高併發

雲端只是資源池,不代表會自動幫你撐。沒有設好自動擴充策略(Auto Scaling Policy),雲端也是紙老虎。

 誤區二:加機器就好,DB 跟得上嗎?

就算你能快速擴充 10 倍伺服器,但如果資料庫查詢仍是單點、沒索引、沒拆分,那 10 倍的請求只會讓它更快死。

 誤區三:等高併發來了再調整就好

流量暴衝往往是「毫無預警」。臨時加快篩選條件、手動擴機器,早就來不及了。這是「架構」問題,不是「應變」可以解的。

五、從壓力中看見韌性:高併發是企業信任的斷點測試

這次搶換美元引發的當機事件,對銀行來說是壓力測試,對使用者來說則是信任考驗。使用者真正信任的,是這套系統在關鍵時刻是否穩定可靠、不中斷。

這不只是一場金融事件,而是一個提醒——再華麗的功能、再炫的 UI,在系統撐不住的那一刻,全部都等於零。

高併發架構不只是科技團隊的事,它代表了整個企業的數位體質。

與其說這是 IT 的問題,不如說這是經營信任的基本功。

高併發,是服務能否被信賴的試金石

每一次突如其來的高流量事件,不只是對系統的挑戰,更是檢驗服務是否夠穩的時刻。做得再多、功能再強,系統一旦斷線,使用者的信任也會跟著斷。

高併發不該被視為例外情況,而應成為常態下的基本考量。能否撐得住暴衝流量,決定了服務是否值得依賴。

打造資料不出門的 AI 開發體驗:建構企業內網的 AI 開發助理 - Part 2
兩種語言,一個目標:從衝突到協作的過程

相關文章

 

評論

尚無評論
已經注冊了? 這裡登入
Guest
2025/05/22, 週四

Captcha 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