叡揚資訊成立近30年,一直聚焦軟體產業,從建立千人以上的資訊系統,到去年推出讓中小企業可以用的雲端服務。叡揚資訊執行長張培鏞表示,雖然花五年才開發完成讓中小企業有感的雲服務,但「叡揚終於實現這個夢」。
叡揚資訊成立於1987年,早期代理IBM大型主機工具軟體,後來開始投入軟體開發,為政府單位、國營企業、金融業者等開發大型公文應用系統、知識管理(KM)、人資管理(HR)系統等,進而將這些專案累積的經驗與技術產品化。
目前叡揚在台灣醫學中心的KM市場已居領導地位;人力資源管理及銀行信用風險資訊管理系統,在本土銀行的市占率排名雙雙居冠;在行政院所屬部會的公文及文件管理系統市占率也排名第一。
張培鏞認為,世界數位浪潮來襲,社會及每個人因為數位工具的不同,已導致生活型態的改變,社會正面臨一場數位革命。現在的決策者或掌握資源者要跟進數位生活而改變,同時調整腳步。
叡揚在協助企業進行數位轉型時,一直希望能服務更多企業。在產品化後,可以用更低價格提供給客戶,讓過去一個專案執行時間動輒一、二年以上,專案預算上千萬元的服務,也能降到百萬元,協助企業在很短的時間導入。
張培鏞表示,過去曾經有很多中小企業客戶想導入叡揚的系統,但聽到價格後就卻步;叡揚有開發、導入、維護成本,也很難降格以求。
五年前,叡揚開始投入中小企業雲端服務的開發,希望把過去千萬元、百萬元的產品降到每月1萬元以內,讓中小企業也能輕鬆進行數位轉型。
同時,叡揚希望讓中小企業可以不用買設備,也不用成立資訊管理部門(MIS),讓公文、人資、會計等系統就像手機應用程式(App)一樣,隨買隨用,很快就上手。
因此,叡揚的中小企業雲端服務系統就像一個市集,上面有很多不同的產品,只要有瀏覽器或手機就可以使用,中小企業主可以先試用看看,滿意後再下單付費,隨時不想用就能停止。
張培鏞表示,中小企業雲服務系統在去年11月正式上線、開通,目前已有數千家中小企業正式採用。
台灣中小企業號稱有百萬家,而且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特色及需求,因此雲服務系統不僅要有精簡版,又要符合不同產業的需要,設計複雜度不下於其他大型系統。
張培鏞表示,雖稱不上「十年磨一劍」,也讓叡揚花的五年的時間才能一圓這個夢。
張培鏞說,開發時間五年,其實就是集結叡揚近30年的經驗,知道社會百態及市場需求,得以完成的雲服務系統。除共通的設定及需求,叡揚也保留一部分參數,讓客戶可以自行調整到最符合公司現況及需求。
目前叡揚約有500位員工,投入雲服務的團隊加上支援人力約70人,除已將產品上架,未來還要推出更新版,隨著客戶增加,也會投入更多資源。
根據統計,台灣中小企業約有135萬家,占台灣企業總家數近98%,透過協助中小企業進行數位轉型。
叡揚希望台灣中小企業能藉此機會迎向數位浪潮,在數位科技的協助下更加成長茁壯。
叡揚資訊執行長張培鏞創立叡揚第三年後,訂下叡揚要成為台灣最好的軟體公司目標;公司成立第20年的時候,叡揚不僅是最好,也是台灣最大的軟體公司(不含硬體銷售)之一。現在叡揚將邁入而立之年,張培鏞表示,希望五年內雲端服務占叡揚營收的五成,未來十年海外營收占比也希望達到五成。
唸資訊工程的張培鏞深受當年清大資工研究所長李家同影響,他認為,軟體是科技進步的基礎,因此畢業先在榮總從事資訊工程工作。過去醫院看診流程是在診間看病,帶著醫生處方簽去批價,再到藥局領藥,每個環節都是人到才開始。
但透過資訊工程,讓醫生看完病的同時,批價處已完成計價,藥局也開始配藥,人還沒到,每個環節就已開始運作。
因為在榮總見證軟體工程帶來的效益,在短暫於惠普工作後,張培鏞決定與友人創業。創業之初,因為榮總採用的是IBM大型主機,同時IBM採取軟硬體分開報價,使用者有付費買軟體的概念。張培鏞於是到美國洽談IBM大型主機工具軟體的代理權,藉引進工具軟體,進行教育訓練,協助客戶提升效率。
這也讓叡陽得以獲利、生存,並累積客戶,開始接受專案委託。上世紀1970、1980年代政府或國營企業進行E化專案,但因受限於採購法,無法追加預算,為完成專案的建置,在投入大量人力及軟體工程開發後,叡揚常常是賠錢收場。
幾次賠錢的專案做下來後,叡揚決定將這些繳交的「學費」轉換成產品。張培鏞說,就像房屋裝潢一樣,常常因為客戶要求,「東加一些、西加一點」,造成成本上揚。但這些客戶的需求,可以模組化為系統家具。在這樣的概念下,叡揚推出知識管理、公文管理、人資等套裝軟體產品。
張培鏞表示,目前叡揚營收比重仍以中大型企業為主、約占八成。去年推出中小企業的雲端服務,目標希望未來四至五年雲端的營收超過五成。只要有1萬家中小企業採用,每年以付費1萬元計算,一年營收就是1億元。
叡揚資訊執行長張培鏞多年來經常在大學演講,近年更擴大要求公司主管每年最少要到學校演講一次,分享自己在職場的經驗,讓青年學子多瞭解產業現況。
張培鏞表示,叡揚沒有能力像許多大企業捐錢給學校蓋大樓,但發現到許多學生在學校所學,與職場所需有所差距。另外,不少學生對軟體工程也很有興趣,因此叡揚透過到學校演講分享經驗,或是接受學校申請到叡揚參訪,善盡社會責任。
叡揚要求經理級以上主管每年至少要到學校演講一次,因為分享經驗也是一種學習。另外,叡揚一年接受約十所學校參訪公司,例如有一所大學由軟體品質課程教授率隊參訪,叡揚即由專案管理辦公室的同仁實際就系統、工具、報表等運作進行示範,讓學生不是走馬看花,而是真正上一堂實用課。這樣的參訪甚至吸引香港、廣州的大學爭取加入,因此已擴及兩岸三地。
叡揚自公司成立以來,從來不要求員工打卡,並且周休二日。張培鏞認為,如果找到對的人,在公司需要他的時候會盡心工作,有空的時候,晚一點進來,或是自己進修都沒關係,不需要強制打卡。
另外,叡揚鼓勵員工提出好點子,一旦有好的創意,經過評估後會給人、給錢,甚至成立事業處開發,鼓勵員工進行內部或外部創業。
多年以來,台灣軟體產業一直都面對國際大廠競爭,台灣市場也不足以培養出一家大規模的國際級軟體公司,張培鏞建議,政府應該多探討數位科技對政府運作及社會型態的影響,隨著政府官員的年輕化,相信對於未能跟上環境改變的政策會有所調整,引領國家及社會的創新,業界就有場域可以歷練。
張培鏞認為,未來任何東西的運作都會用到軟體,不論是車聯網、物聯網、防恐、食安等,甚至金融3.0,工業4.0,都需要軟體,因此,他對軟體市場發展充滿信心。
業局表示,叡揚資訊成立以來,聚焦人力資源、知識資產與工作流程等專業領域,從代理軟體到成功轉型為具有自主產品及自有品牌的領導資訊服務業者,並勇於進行變革創新,推出全方位雲端解決方案,可作為其他中小企尋求成長的參考模式。
工業局指出,長期以來,叡揚資訊的業務主軸與營收來源,是以銷售賣斷式的產品化解決方案。五年前,叡揚資訊掌握資訊服務業未來發展趨勢,瞭解雲端服務將是未來重要的資訊服務營運模式,毅然投注研發資源,與中華電信合作,陸續發展出涵蓋知識管理、公文管理、文件管理、薪資管理及客戶關係管理等應用領域的全方位雲端解決方案,展現其推動變革創新的決心。
叡揚成立以來,有鑑於各類公私部門在推行資訊化管理時,關注的重點多在「人力資源」、「知識資產」與「工作流程」等三項議題,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將核心能力聚焦於前述管理議題,並專注於發展可快速導入,且具價格競爭優勢的產品化解決方案。
工業局指出,叡揚的知識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用風險管理及文件管理等解決方案,在國內醫學中心、銀行及政府部門中,已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近年來更將解決方案外銷至中國大陸及日本等國際市場。
為維持組織內部的創新動能,叡揚也投入資源,編製知識分享刊物,發展特有的軟體工程開發機制及專案管理方法論,每年辦理超過100小時的內部訓練,並舉辦能促進員工進行知識分享的技術交流活動,以持續提升員工的專業技能,強化公司產品與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