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目前初步規劃投入新台幣70億元於10朵雲,包含警政雲、食品雲、健康雲、環資雲、農業雲、交通雲、圖資雲、防救災雲、教育雲、文化雲等,然而各朵雲所需採購規格、服務各不相同,欲藉24日正式上線的「雲端開發測試平台」媒合基礎架構業者與應用服務業者,讓本土廠商、外
商彼此公開競爭,政府亦得藉機觀察供需雙方真正成本與商機,從中找出各朵雲的適當供應商。
雲端開發測試平台試圖媒合亟需硬體平台進行驗證測試的應用服務業者(獨立軟體開發商、新創應用服務商、系統整合商),以及需要實際可行應用服務的基礎架構者(包含電信業者、伺服器業者、基礎架構軟體商、機房營運管理商)。此次參與的國內外廠商共有30多家廠商,目前已有50項產品上架。
事實上,目前各家參與的本土與國外廠商在自家環境內或企業總部建置的資料中心都早已有提供測試平台,如今雲端開發測試平台僅為一虛擬入口網站,將各家能夠提供的測試資料湊在一起,主要目的在利於各朵雲的主管機關於投標前去評選、制定公平的採購規格與成本,以及獲得良好的技術支援。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表示,這個雲端測試開發平台政府幾乎沒有投入成本,也不包含在政府投入的70億預算內,可說是「化緣」求得。未來只要是用於政府雲的測試,則為免費使用。不過若企業期待藉此平台獲取本身建置私有雲的依據,仍相當歡迎,唯獨需要收費。但現階段並未設想營利目標。
張善政指出,相較於國際大廠,台灣本土廠商過往即便有提供產品與測試環境,卻相當少機會曝光,甚至業界多半較不偏好本土廠商,使得本土廠商較少機會能夠被測試。現今期待讓競爭變得公平,不過各廠能夠提供的技術支援應是競爭重點。
張善政表示,預計藉由半年到1年來觀察市場的供需狀況,以利規劃政府所需的基礎架構投入。不過,在營運效率考量下,政府目前傾向不自己建置基礎架構,而是租用各家業者提供的資料中心。
此外,由於雲端講求經濟規模效益,因此若各朵雲的經濟規模大到能夠支撐,像是交通部、經濟部等,則將各自採購;若屬於較小的部會單位,應會走向跨部會共用。
首波參與雲端開發測試平台的主要業者包含:中華電信、甲骨文、台灣IBM、台灣大哥大、台灣惠普、台灣微軟、台灣優利系統、乒乓話網、思愛普(SAP)、工研院、國網中心、資策會、遠傳電信、精雲科技、數位通國際、廣達電腦、緯穎科技、叡揚資訊、趨勢科技、戴爾、Googl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