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的話
IT 下一個努力重點 協同運作創績效
2013 8月 72
前往目錄

最近,辦公室外面正在蓋新建案,有時思索時不經意從窗戶望出去,工地裡巨大 的怪手煞是明顯,機具明顯取代大量人力,最近又剛好研讀到古埃及光是建造金字塔,就需要花20 年的時間、25,000 名勞工參與,兩相比較頓時驚覺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不知不覺改變你我周遭的生活及勞動市場。

人力資源版圖移動  跨領域協同是焦點

這現象正如目前很多的工廠一樣,機器已經取代了大部分人工,如汽車大廠TOYOTA 在日 本的汽車生產線,負責焊接、組裝等工作的, 幾乎都已經是機器人;遠在法國葡萄園,炙 手可熱的瓦力(Wall-Ye)機器人一天就能修剪600 株葡萄藤;鴻海更是積極搶進機器人市場,處理打磨、拋光、銲接、塗裝等製程,因 應愈來愈精密的製程需求。

機器人大軍來了!是被取代還是向上提升?

 

隨著取代人工層次不斷向上推進,機器人大軍 真的會搶走你我的工作嗎?在這十字路口上, 我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面向,全球機器人 產業巨擘日商FANUC,市值約350 ~ 400 億 美元,員工僅五千人,營收獲利不斷創新高, 在機器人取代低階勞力工作職缺同時,全世界卻出現另一個知識工作者缺口,需要機械、電機、軟體、材料等系統整合型的跨領域人才, 這讓我想起 1994 年出版的書 Jobshift (新工作 潮,William Bridges)在封面上就清楚寫著“不久將來,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每天工作要12 小時,另一半的人會失業"這樣聳動的觀點,不 得不佩服其對趨勢發展的洞見。

另外,下一個世代無疑是跨領域人才發光發熱 的舞台,這也間接證明協同作業相關工具會越 來越被市場依賴需要。

聚焦在提升知識工作者的工具─ 協同運作

我們知道創造這些機器人的就是 Knowledge worker,改變這個世界的創新者、政府以及企業之核心人物都是在做 knowledge work。這些 Knowledge worker 是各方爭取的稀有才,他們 是忙錄的,他們創造了生產線自動化的巨大成 效,但對於提昇這些人生產力的工具並不多, 除了mail、類oce 工具外,就是Search,KM 以及才開始發展蓬勃的Social media 與協同作 業平台等等。

多人隨時互動溝通的協同運作是常態 協作平台變成必需品

根據Frost and Sullivan 產業顧問市調公司針對 內部的「協同合作指數」進行研究,評估協同 合作能力與協同合作品質對關鍵績效指標的影 響,發現協同合作更能提升整體業務表現(包 括創新、生產力、客戶滿意度以及獲利能力)。 而Frost and Sullivan 近來調查也表示,「企業引進協作技術投資報酬率高達400% 以上。」

協同運作指的是一種多人互動的作業模式, 透過一個環境讓大家可以在自由對談、討論 激盪創意、深層思緒並交織出網絡完整的成果,這種工作模式在智慧型端末設備流行的 今天已經變成工作常態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 (BBC) 報導,英國技術零售商Pixmania 調查發現,英國人每天上班9 至10 個小時,但還要多花2 個小時的時間,用智慧型手機收發郵件或打工作電話,也讓他們每年平均多工作了460 個小時,但這卻是無奈不可逆現象。

Collaboration平台加上 Smart Device 也開啟了無紙化

叡揚投入知識工作者 e 化環境的打造是起源於 政府推動的公文電子化,故2010 年衍伸成型 出一個知識工作者平台的 Vision, 並源於兩個概念:

雖說成形於 2009 年概念的活動流是這知識工 作平台內最晚開發的部份,但在團隊用心與積 極回應用戶需求下讓這產品展現了非凡的人性 面與操控性,我們以下列幾個畫面來說明兩個重要的情境。

讓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叡揚的teamKube 工作 管理系統推出後, 持 續不斷演化,除了工作 交辦稽催外,至今更演 化出專案管理、無紙化 會議等功能,受到許多 User 好評回饋, 我們 也希望可以讓工作更精 實、更高效、更創新, 幫助忙碌急需三頭六臂 分身的知識工作者可以 藉由teamKube 工作管 理系統節省時間、順暢 溝通、減少搜尋作業, 讓對的時間做對的事!